全国服务热线:
028-8399-7799
028-8781-5511
申请日2021.05.17
公开日期2021.12.07
IPC分类C02F3/30;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流强化脱氮除磷生化池,包括强化脱氮区、污泥水解区、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强化脱氮区、污泥水解区、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依次连接,污水从强化脱氮区流入,从好氧区流出。强化脱氮区、污泥水解区、厌氧区和缺氧区顶部均设有盖板、中部均设有搅拌机,所述强化脱氮区、污泥水解区和好氧区底部均设有曝气组。能够实现污泥侧流水解工艺的技术,进一步提升“内碳源”回收及利用,提升水处理的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侧流强化脱氮除磷生化池,包括强化脱氮区(1)、污泥水解区(2)、厌氧区(3)、缺氧区(4)和好氧区(5),其中强化脱氮区(1)、污泥水解区(2)、厌氧区(3)、缺氧区(4)和好氧区(5)依次连接,污水从强化脱氮区(1)流入,从好氧区(5)流出;
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脱氮区(1)、污泥水解区(2)、厌氧区(3)和缺氧区(4)顶部均设有盖板(504)、中部均设有搅拌机(6),所述强化脱氮区(1)、污泥水解区(2)和好氧区(5)底部均设有曝气组(7);
所述强化脱氮区(1)、污泥水解区(2)和厌氧区(3)上均连接有污泥回流管(8);
所述好氧区(5)呈L型,好氧区(5)的末端与缺氧区(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流强化脱氮除磷生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504)为弧形,所述盖板(504)的弧顶处连接有臭气收集管(501),臭气收集管(501)与UV除臭系统(50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流强化脱氮除磷生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区(5)与缺氧区(4)通过硝化回流管(12)连接,所述硝化回流管(12)上设有回流泵(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流强化脱氮除磷生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硝化回流管(12)的一端为斜面开口,并活动设有密封盖(121),所述回流泵(9)通过定位滑杆(122)活动设置在好氧区(4)内,所述回流泵(9)与设置在定位滑杆(122)顶部的提升机构(12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流强化脱氮除磷生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脱氮区(1)、污泥水解区(2)、厌氧区(3)、缺氧区(4)和好氧区(5)的顶部设有扁钢(10),所述扁钢(10)上设若干有用于安装护栏立杆(11)的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流强化脱氮除磷生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流强化脱氮除磷生化池中的强化脱氮区(1)与沉砂池(10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流强化脱氮除磷生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脱氮区(1)、污泥水解区(2)和厌氧区(3)的上方设有水渠(15),所述水渠(15)与沉砂池(102)、强化脱氮区(1)、污泥水解区(2)和厌氧区(3)连接。
说明书
一种侧流强化脱氮除磷生化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流强化脱氮除磷生化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活动向天然水体输移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盐,导致“水华”、“赤潮”等富营养现象日趋频繁。目前,全球约有30%的河湖水体存在较为严重的富营养化问题。我国天然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尤为严峻,约有56%的湖泊(水域面积≥1 km2)处于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状态。富营养化导致的水质型缺水已经成为影响饮用水安全、制约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关研究表明,污水处理厂排放过量的氮、磷营养盐负荷分别占水体氮、磷输入负荷的14%和34%。因此,亟待通过削减污水处理厂的氮、磷营养盐排放负荷的方式,从源头上对富营养化进行防控。制约污水处理厂总氮、总磷效能进一步提升的原因在于污水中有机物浓度及其可利用性较低。依靠外碳源(如乙酸钠投加)会给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为了降低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供给碳源成本,目前在基于“内碳源”回收强化生物脱氮除磷效能的技术上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低有机质污泥侧流水解工艺的设想,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新的思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现污泥侧流水解工艺的侧流强化脱氮除磷生化池。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侧流强化脱氮除磷生化池,包括强化脱氮区、污泥水解区、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强化脱氮区、污泥水解区、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依次连接,污水从强化脱氮区流入,从好氧区流出;
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脱氮区、污泥水解区、厌氧区和缺氧区顶部均设有盖板、中部均设有搅拌机,所述强化脱氮区、污泥水解区和好氧区底部均设有曝气组;
所述强化脱氮区、污泥水解区和厌氧区上均连接有污泥回流管;
进一步的,所述好氧区呈L型,好氧区的末端与缺氧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为弧形,所述盖板的弧顶处连接有臭气收集管,臭气收集管与UV除臭系统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好氧区与缺氧区通过硝化回流管连接,所述硝化回流管上设有回流泵。
进一步的,所述硝化回流管的一端为斜面开口,并活动设有密封盖,所述回流泵通过定位滑杆活动设置在好氧区内,所述回流泵与设置在定位滑杆顶部的提升机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强化脱氮区、污泥水解区、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的顶部设有扁钢,所述扁钢上设若干有用于安装护栏立杆的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侧流强化脱氮除磷生化池中的强化脱氮区与沉砂池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强化脱氮区、污泥水解区和厌氧区的上方设有水渠,所述水渠与沉砂池、强化脱氮区、污泥水解区和厌氧区连接。
本是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结构,实现污泥侧流水解工艺的技术,进一步提升“内碳源”回收及利用,提升水处理的效率,降低污水处理的成本。
(发明人:杨华仙; 付忠志; 邓娟; 何文源; 聂楠; 赵忠富; 黄慎勇; 李晓敏; 李志刚)
微信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