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切换
服务热线: 156 8098 8098
新闻资讯
​生活污水对环境的短期影响
来源:阿瑞斯环保
2025-02-13
(0)

生活污水对环境的短期影响有哪些?

生活污水对环境的短期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水体的影响

水质恶化: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及病原体等。排放到水体后,会迅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体的溶解氧含量降低,导致水质变差,出现发黑、发臭等现象,影响水体的感官性状和使用功能。

水生生物生存受威胁:溶解氧的减少以及水质的恶化,会使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恶化。一些对氧气需求较高的鱼类、贝类等水生生物可能会因缺氧而死亡,影响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同时,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还可能直接对水生生物造成毒害,导致其生长发育受阻、繁殖能力下降等。

二、对土壤的影响

土壤结构破坏:若生活污水直接用于灌溉或大量渗入土壤,其中的有机物和悬浮物等可能会堵塞土壤孔隙,破坏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使土壤结构变差,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和植物根系的生长。

养分失衡:生活污水中的氮、磷等养分含量较高,如果未经合理处理就进入土壤,可能会导致土壤中养分含量过高,打破土壤原有的养分平衡,影响植物对其他养分的吸收,进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三、对大气的影响

恶臭气体排放:生活污水在排放和处理过程中,由于有机物的分解,会产生硫化氢、氨气等恶臭气体。这些气体散发到空气中,会使周边空气质量下降,产生难闻的气味,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还可能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温室气体排放:在污水的厌氧处理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温室气体。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更强,短期内大量排放会对全球气候变暖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影响区域乃至全球的气候环境。

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疾病传播: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等病原体,如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可能会污染水源、土壤和空气等,通过饮水、食物、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引发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等,如霍乱、痢疾、蛔虫病等,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威胁。

 


注:部分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微信扫码看新闻

156 8098 8098
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