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028-8399-7799
028-8781-5511
污水处理过程中,如何避免污泥对环境造成危害?
为避免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对环境造成危害,可在污泥产生、处理、处置全流程采取相应措施,具体如下
一、源头控制
优化污水处理工艺:通过改进污水处理工艺,提高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减少污泥的产生量。例如采用生物膜法、MBR(膜生物反应器)等高效处理工艺,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污泥产量。
加强工业废水预处理:严格控制工业废水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水质,要求企业对工业废水进行有效的预处理,降低废水中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等污染物的含量,从源头上减少污泥中有害物质的富集。
二、处理过程管控
强化污泥稳定化处理:确保污泥消化过程的稳定运行,提高污泥的稳定化程度。对于好氧消化,要合理控制曝气量、温度、停留时间等参数;对于厌氧消化,要严格控制厌氧环境、温度、pH 值等条件,使污泥中的有机物质充分分解,减少后续处理和处置过程中的环境风险。
提高污泥脱水效果:选择合适的污泥脱水设备和脱水剂,优化脱水工艺参数,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降低污泥的含水率。例如,通过添加适量的絮凝剂,改善污泥的絮凝效果,提高机械脱水的效率,使污泥的含水率降低至 60% 以下,有利于后续的运输和处置。
加强臭气收集与处理:在污泥处理的各个环节,如污泥浓缩、脱水、消化等过程中,设置完善的臭气收集系统,将产生的恶臭气体收集起来,采用生物除臭、活性炭吸附、化学洗涤等方法进行处理,确保臭气达标排放,减少对周边环境空气的污染。
三、污泥处置管理
严格执行污泥排放标准:制定和完善污泥处置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严格要求污水处理厂按照标准对污泥进行处理和处置。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污泥处置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正常运行,污泥达标排放或安全处置。
1、多元化污泥处置方式
土地利用规范化:对于符合土地利用标准的污泥,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评估,确保污泥中的重金属、病原体等指标符合相关要求。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污泥的施用量和施用频率,避免过度施用造成土壤污染。
填埋场科学管理:如果采用填埋方式,要建设规范的污泥填埋场,做好防渗、渗滤液收集处理和填埋气体收集利用等措施。定期对填埋场周边的土壤、地下水和空气进行监测,防止污泥填埋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焚烧与资源利用:鼓励采用先进的污泥焚烧技术,提高焚烧效率,减少二次污染。同时,积极探索污泥焚烧余热利用、灰渣综合利用等途径,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2、监测与管理
建立监测体系:建立完善的污泥监测体系,对污泥的产生量、性质、处理过程和处置效果等进行定期监测。监测指标包括污泥的含水率、有机物含量、重金属含量、病原体数量等,及时掌握污泥的变化情况,为污泥处理处置提供科学依据。
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污泥管理信息平台,对污泥的产生、运输、处理、处置等环节进行全程跟踪和监控。通过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互通,提高污泥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便于监管部门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微信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