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切换
服务热线: 156 8098 8098
新闻资讯
加强运行管理的哪些措施可以提高生物处理效率?
来源:阿瑞斯环保
2025-03-10
(0)

加强运行管理的哪些措施可以提高生物处理效率?

加强运行管理来提高生活污水处理中生物处理效率,有污泥管理、水质与微生物监测、工艺参数控制、设备维护等多方面的具体措施,以下是详细介绍

污泥管理

污泥浓度控制:要依据处理工艺和水质状况,把活性污泥浓度维持在合理水平。比如,在传统活性污泥法中,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通常控制在 2000 - 4000mg/L;而在一些强化处理工艺里,MLSS 可能会提高到 8000mg/L 甚至更高。可以通过调整污泥回流比、排泥量等方式来精准控制污泥浓度。

污泥龄管理:不同的生物处理工艺对污泥龄有不同要求。例如,硝化反应需要较长的污泥龄,一般在 10 - 30 天,以保证硝化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而除磷工艺则需要较短的污泥龄,通常为 3 - 7 天,以便及时排出含磷污泥。需根据处理目标和工艺特点,合理控制污泥龄,确保微生物的活性和处理效果。

污泥活性监测:定期检测污泥的活性指标,如污泥呼吸速率(OUR)、比耗氧速率(SOUR)等。正常情况下,活性良好的污泥OUR值一般在10 - 20mgO₂/(gMLSS・h),SOUR 值在5-10mgO₂/(gVSS・h)。若发现指标异常,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如调整营养物质投加量、改善溶解氧条件等。

水质与微生物监测

水质全指标监测:除了常规的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₅)、氨氮、总磷等指标,还应关注总氮、悬浮物(SS)、酸碱度(pH)、水温等参数。例如,水温低于10℃时,微生物代谢速率会明显下降,需采取相应的保温或升温措施;pH值超出6.5 - 8.5 的范围,也会影响微生物的活性,需要及时调节。

微生物镜检: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形态。若发现丝状菌大量繁殖,可能预示着污泥膨胀问题;而钟虫、轮虫等指示性微生物数量减少,可能意味着水质恶化或环境条件不适宜。根据镜检结果,及时调整工艺参数,维持微生物群落的稳定和活性。

快速检测技术应用:利用生物传感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等快速检测技术,实时或快速获取水质和微生物信息。比如,生物传感器可以快速测定水中特定污染物的浓度,为及时调整处理工艺提供依据。

工艺参数控制

溶解氧(DO)控制:对于好氧生物处理,要保证充足且合适的溶解氧。一般活性污泥法中,DO 浓度控制在 2 - 4mg/L;在生物膜法中,DO 浓度可适当降低至 1 - 3mg/L。可通过调节曝气设备的运行频率、曝气时间等方式,精确控制溶解氧含量。

水力停留时间(HRT)调整:根据污水的水质和处理工艺,合理调整水力停留时间。例如,在A²/O工艺中,厌氧段HRT一般为1-2小时,缺氧段为2-4小时,好氧段为4-8小时。通过调整各段的停留时间,可以优化微生物的代谢环境,提高脱氮除磷效果。

污泥回流比控制:污泥回流比直接影响活性污泥的浓度和处理效果。通常,污泥回流比控制在 50% - 100%。当进水水质波动或处理效果不佳时,可适当调整污泥回流比,以维持稳定的处理效果。

设备维护

定期全面检查:制定详细的设备维护计划,对曝气设备、搅拌设备、污泥处理设备等进行定期检查。检查设备的磨损情况、部件的完整性、电气系统的稳定性等。例如,曝气头每半年进行一次清理和检查,防止堵塞;搅拌设备的减速机每年进行一次润滑油更换和齿轮磨损检查。

故障快速响应:建立设备故障应急处理机制,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组织维修人员进行抢修。同时,配备必要的备用设备和零部件,确保在设备故障期间,污水处理系统仍能维持基本的运行。

 


注:部分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微信扫码看新闻

156 8098 8098
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