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028-8399-7799
028-8781-5511
清理雨水收集系统储水设施时,如何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为避免在清理雨水收集系统储水设施时吸入有害气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通风换气
自然通风:在进入储水设施前,打开所有的人孔、通风口等,进行至少 30 分钟的自然通风,以促进空气流通,让内部积聚的有害气体散发出去。
机械通风:对于大型或长期未清理的储水设施,仅靠自然通风可能不够,需使用机械通风设备,如轴流风机。将风机放置在人孔或通风口处,向储水设施内鼓入新鲜空气,或抽出内部的有害气体,加速空气置换。
二、气体检测
在通风后以及清理过程中,要持续使用专业的气体检测仪对储水设施内的气体进行检测。主要检测氧气含量以及常见有害气体,如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等的浓度。确保氧气含量在 19.5% - 23.5% 之间,当氧气含量低于此范围,可能导致人员缺氧窒息;同时,要保证有害气体浓度低于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例如硫化氢的最高允许浓度为10mg/m³,一氧化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30mg/m³。只有当气体检测结果合格后,人员才能进入储水设施进行清理作业。
三、佩戴呼吸防护装备
根据气体检测结果和储水设施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呼吸防护装备。如果有害气体浓度较低,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根据不同的有害气体选择相应的滤毒罐。当有害气体浓度较高或氧气含量不足时,必须使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它能提供独立的、经过净化的空气,确保佩戴者呼吸安全。在使用呼吸防护装备前,要检查其密封性和完整性,确保没有泄漏或损坏。
四、保持空气流通
在整个清理过程中,要保持通风设备持续运行,维持储水设施内空气的不断流通,及时排出清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气体。避免在储水设施内使用可能会产生有害气体的化学物质或材料,如果必须使用,要加强通风,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五、人员培训与应急措施
对参与清理的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有害气体的危害、检测方法以及防护装备的使用。同时,让他们熟悉在发生有害气体泄漏或中毒等紧急情况时的应急处置程序。制定应急预案,在清理现场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如急救箱、担架等。一旦发生人员中毒等事故,应立即将中毒者转移至通风良好的安全区域,并及时进行急救和送医治疗。
微信扫码看新闻